事故汽车修理市场维权之路
近期,由于我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随之而来的不按规定驾驶和车辆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交通事故频发,众多网站上甚至掀起了到底是德国车还是日本车“结实”的讨论热潮。由于车辆本身设计、制造缺陷要由专业检测部门和法律机构认定,本文暂且抛开这两个问题不谈,只就事故汽车修理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消费者维权的难处作一分析。
我国每年汽车事故数量惊人
截至2004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2700万辆。虽然这一数字只是世界第一汽车大国美国汽车保有量(2.36亿辆)的一个零头,但中国每年由机动车所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的频次却已经排在世界“前列”。
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由于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总量呈上升趋势,而世界主要国家的道路交通事故却呈下降或小幅上下波动的趋势。
从另一项比较客观反映交通事故状况的万车死亡率指标来看,主要汽车国家在1~4.5人之间,而我国在10人以上(2003年)。
因此,无论是万车交通事故量,还是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中国均已居世界“前列”。虽然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不及上述主要国家,但是事故车总量却非常庞大,由此引发的事故汽车修理也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事故汽车修理市场状况亟待改善
根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事故汽车修理工作委员会的资料,中国现有汽车修理厂约32万家,汽车配件商店约50万户。其中,按交通部汽车维修行业管理规定,拥有总成及整车维修能力的一、二类修理厂约有7万家,整体维修业产值800亿~1000亿元人民币。在事故车维修领域,专业从事事故汽车维修的约有4000家修理厂,事故汽车修复数量约为每年900万辆次。根据抽样调查结果,在汽车维修总量中,事故汽车维修约占40%,其中约70%的车辆由保险公司赔付,其余由单位或车主个人承担。
与国外相比,我们在车均维修费用与收益上均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以美国为例,2003年美国当年销售新车2580万辆,汽车保有量为2.363亿辆,其中乘用车总数为1.376亿辆,商用车总数为9270万辆。2002年,美国的事故汽车总数920万辆。同时,美国约有5.3万家事故汽车修理厂店,每次修理的平均成本为:修理成本(严重事故)2781美元,平均工时费38美元,平均损失费用125美元。如果以当前汇率换算,美国的车均事故汽车修理费用相当于2.4万多元人民币,而我国目前的车均费用不足5000元人民币。从两国维修技工的薪资比较可以看出,美国修理工的平均收益高出我国同行15~20倍。
事故汽车修理市场维权之路漫漫
修理理念、修复技术、维修规范方面的差距是我国事故汽车修理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事故汽车修理没有相应的标准、规范,是影响该行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修理厂、保险公司,甚至是车主注重的主要是外观的修复,而对影响车辆安全驾驶性能的修复各方却缺乏应有的重视。因为没有修复后安全检测的规定,一部分假冒伪劣配件也就乘虚而入。
据统计,在事故汽车修理业务中,汽车零件的更换费用大致占车修复费用总额的50%~60%。零配件费用所占的比重较大,造成修理厂选用廉价件;反过来保险公司又以低水平的理赔核定车损,造成许多汽车的安全件也谈不上安全了。在消费者对事故汽车维修的投诉中,与保险公司、保险代理机构受到的投诉相比,汽车修理厂和零配件供应商所占的比例占了绝大多数。
整车厂对车辆技术资料及零配件信息的技术封锁,也是影响事故汽车修复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整车厂的技术壁垒,导致保险公司和非特约维修厂店无法正常从公开渠道获得原厂车辆的维修资料、配件信息和零配件供应,由此造成各种信息的不对称,修理厂也无法保证事故车的修复质量,造成非良性的循环,各方利益均得不到保证,最终倒霉的还是消费者。
为此,加快制订事故汽车修理工艺流程规范和换修规范,加强相关岗位技术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认定,是当前应重点着手进行的工作。
由于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并且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彻底解决,消费者在事故汽车修理市场的维权之路将不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