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霸王餐:销售七大陷阱 维修七大陷阱
北京晚报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开出了今年存在“霸王条款”的行业新名单,其中,汽车销售、维修赫然成为今年中消协重点关注的五大维权领域之一。
曾几何时,汽车作为大件奢侈消费品,吸引了无数人艳羡的目光。但随着汽车行业准入门槛的降低和私家车的普及,汽车的销售欺诈、售后服务缺失等问题日益突出。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是,我国目前有关汽车消费维权的法律法规却并不健全,而且汽车产品的专业知识较强,厂商和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所以处在汽车纠纷中的消费者往往面临着举证难、鉴定难和索赔难的问题,由此也导致近年来“砸奔”、“拖马”等一系列极端维权事件频频见诸于报端。
就目前情势而言,在车商与消费者的权益博弈不等式中,车商明显居于强势地位,霸王味道十足。细细推究车商的霸王词典,最典型的霸道作派有三:一是单方面以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做出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颇有“直钩钓鱼,愿者上钩”的况味。二是以汽车召回维修的方式委婉表达歉意,和点稀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是对消费者三番五次的申诉漠然视之,不理不睬,逼得消费者只能采取烧车、砸车等一系列极端的维权行为泄私愤。更有甚者如奥克斯等汽车厂商,车市遇挫立马卷起战旗,甩手退市,善后的皮球慢慢踢呗。
其实,汽车消费者对“霸王餐”久有怨言,难以下咽,只是一直苦于无良策治之。正如一位购车者言,“买车前还是上帝,买车后立马成了孙子,怎奈他何?”看来,除了寄望于车商自觉践行承诺、善始善终服务之外,最根本的求解之道还有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健全和消费者维权意识的进一步增强。许爱琴
汽车销售七大陷阱
1、低价无车。用低价位车做幌子,但重点卖高价位车。既做了低价的姿态,又获得高利润。
2、打概念蓄意炒作。动不动标榜“技术创新”、“与世界同步”或“为中国量身定做”,实属炒作。
3、绣花枕头吸引眼球。在外观、内饰上采用豪华配置,转移消费者关注点,而对发动机、安全配置等关键部分有意淡化或回避。
4、“饥饿营销”卖加价车。打新车上市和批量供应的时间差,吸引消费者排队预订,进而加价卖车。
5、旧车变新车。把油管漏油、刹车跑偏、离合器不分离等问题旧车乔装打扮成新车来欺骗消费者。
6、小装饰做大文章。将普通的贴膜、地胶、皮椅等价格翻番,以“购车赠送××元豪华装饰”诱惑消费者。
7、保险便宜理赔难。同样的保险价格可以相差千元,实质上差在保险理赔额的高低和修理厂的距离远近上。
汽车维修七大陷阱
1、配件以次充好。将价高质次的零部件充做好的零部件更换安装,蒙骗消费者。
2、小修“大整”。为获取不当利益,把一个小零件的问题放大,说成是整个系统的问题。
3、先斩后奏。在修车时并不说明有哪些问题,在交车时才说已一并修复了哪些问题,当然账单很高昂。
4、劣手上岗。一些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维修人员大多靠“拍胸脯”、“拍脑袋”修车,结果是把小毛病修成大毛病。
5、漫天要价。对于维修项目狮子开口,随意抬高工时价,没有一定的标准。
6、偷梁换柱。借修理之机偷换原装的关键零部件,换上从别的车上拆下的旧配件。
7、拖延战术。遇到保险期内的维修要求,以各种借口和理由刻意拖延,拖过保修期。